赵策低下头,飞快的记着。
贵在实用,那便是不能漫无目的的写。
要紧扣最近发生的时事,然后加以分析,再提出可行办法。
“当然.....”
李秀才再次说道:“你们都是一些读书不久的小儒童,也不会要求你们作出什么惊天地的策论来。”
“只需要顺着朝廷的政令,再略加引申便可。”
一群“小儒童”,都听的聚精会神的。
赵策听完李秀才的话,心想,这估计,就是所谓的坚持“主旋律”了。
总之,一切跟着朝廷走,顺着当今的政令行事便是。
这是统治百姓的办法,也是要保持大明稳定的必须。
即便是李秀才这般行事放荡不羁的人,其实身上也是有科举独特的桎梏的。
就算他不被桎梏,只要他教学的学生要参加科举,那便一定要把这些桎梏,加在学生的身上。
李秀才讲解完后,便开始给大家重点押题。
从这两年,周边县城和府城那边发生的天灾人祸或者重大建设开始。
一样样的拟了不少的题目。
下学之后,赵策等人,又带了不少的新作业回去。
这些作业,在赵策看来,就相当于是后世的考前模拟题了。
只是这次,就连吴学礼都不再抱怨,功课太多这样的话来了。
赵策便每天下学后,闷在书房里。
一遍遍的做模拟题。